教會
天主教雲仙教會的司祭
(基督教聖職之一在羅馬天主教會中僅次於司教負責主持聖禮)古巢馨神父先生
在1612年~58年之間,島原半島數萬人的基督信徒們殉教。被稱世人叫做為了信仰而不惜犧牲生命殉教者。即使在萎靡的社會,飽受飢餓貧窮中生活,也不能丟失自己作為一個人該具有的善良本性及勇往直前的信念。這些為了信念而不惜犧牲生命的人們,永遠都不會從我們的記憶中抹去。
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世界的某一處,傳來陣陣聲響,它喚醒我們心中某種信念
「在我們的世紀,他們來了。雖然好多連他們的名字都有不知道,但如同上天給賜予我們力量一樣,他們不惜犧牲生命他們才是無名的戰士,而我們現在能做的是為他們證明那永遠無法忘記的時刻」
(教皇約翰·保羅2世『世紀2000年的來到』)
真誠的希望每一位來到雲仙遊客都覺得走這一趟是件很幸運的事。來到雲仙是一件很幸運的事。中心的感謝每一位能來到雲仙的您們。
雲仙殉教者和彩繪玻璃
【聖母的組】
在宗教改革還搖擺不定的歐洲,作為培養信徒的領導人而開設的「聖母信徒會」在日本被稱作為「聖母瑪利亞的組」,信徒教育是通過小型團體形式進行的。『基督教教義』是日本初期天主教書籍之一。在沒有司祭的教會教義是教徒間傳達信仰的核心。還有教徒們聚集在一起禱告唱懺悔之歌。這樣的形式初期還稱不上是教會,只是大家密密的聚集在一起互相激勵,互相堅持著的一種信仰。 「二人或三人因我的聚在這裡的話,我也自然在那裡的存在有了意義。」(馬太福音18,20)信徒們在禱告的時候聚集在一起,在面前放三個燭台,它代表著主就在我們面前。在那樣的時代主會溫暖飽受苦難的每一個人。主會照亮我們,主與我們同在。
【慈悲的組】
方濟各·沙勿略傳播基督的福音,作為醫生和宣教師的阿爾梅達通過治病救人來向日本窮苦的人們來傳達「神的愛」。阿爾梅達先是具體宣傳福音,然後具體地建立小組並培養小組成員,這些小組便是日後「慈悲的組」的基礎。主旨是支持醫療,福利活動,對貧困者進行生活支援等,這些活動是從馬太25章的「正確的人們」中學的。在『基督教教義』中,對慈悲的組的『推薦14章』作為背誦事項。在彩繪玻璃中的「關於物質和身體的7個建議」用彩繪畫了出來。(飢餓的人,泠漠的人,沒有衣服的人,得病的人,旅行的人,被囚禁的人,死去的人)。「如果你的父親看同情你的父親那也請你以同樣的心情其它人吧。」(路加6,36)基督的福音並不光是正義,而是有一顆愛人的心,這一主旨好不修飾直接在當時日本的窮人里傳播開來。
【聖體的組】
是誰,用怎樣的方式開始的不明確,但是被1610年時候的年度報告書以「聖體之組」為名的活動開始。特別是受到迫害的話,聖體組的信徒們會一起禱告並給予鼓勵和持續報告中寫道島原半島,是殉教者們的最後的祈禱的地方。而且被斬首後挖掘出的遺體來看,在島原之亂中「聖體之組的旗」(陣地的旗)被梅達咬在嘴裡,從這裡不難看出信徒的的信仰是多麼的強烈與堅不可摧。說起聖體和殉教的聯繫,就要追溯到羅馬也殉教司教依納爵 羅耀拉,根據羅馬殉教的來說,日本的教徒們認為靈魂是相通的,為什麼基督教徒要選擇那樣那方式,是因為那是最接近聖體的方式。「彌撒(聖體)是基督信徒的是源泉和頂點」(『教會憲章』)
彩繪玻璃,以聖體組旗的顏色為基礎,描畫著在聖餐和女神面前禱告的天使,以及信徒們禱告的畫面,畫面不僅表現主賜予我們食物與溫暖,以此同時也表達了希望更多教徒們來到這裡感受基督教給予的溫暖。
【把劍做鋤頭,把槍做鐮刀】
上述教會的3個工作,是從耶穌彌賽亞(聖經中信徒們期待出現的救世主)得到的3個使命(預言職,王職,司祭職)。不論什麼時代這都是教會工作的基本。互相教育,互相愛護以及祈禱支撐著基督教平穩的成長。它在日本殉教時期作為教會的印記保留了下來。從島原之亂的遺迹中我們發現許多祈禱用的念珠以及十字架都是用當時戰爭殘留下來的彈片做成的。
由此可見戰爭的工具變成了祈禱的工具,製造殺戮的工具變成了祈禱和平的工具。「他們把劍做鋤頭,把槍做鐮刀」(以賽亞2,4)這是神所預言的真實展現。在用炮彈做祈禱念珠之前基督教的信徒們認為應該用亞當之子來打造出的祈禱念珠祈禱。所以到時的祈禱是傳遞性的禱告。即「按照這個人的方式下一個也如此就好」(約翰2,5記載)無味的水可以變成美味的葡萄酒,是聖母的作用。基督,可以讓我們的痛苦變得幸福,主與我們同在。而鉛的祈禱用的念珠的玉,是殉教時期主與我們同甘共苦的印記。
【日本的教會】
日本的教會不同於世界的其他教會的發展。特別是250年代在沒有司祭的情況下教會還繼續存在,從這不難看出日本教徒們對基督教的熱誠。這也是日本特有的只有教徒存在的教會。可是,我們卻無法忽視他們的存在。「去那裡吧,跟著那個帶水瓶的人走」(馬可14,13)「即使是Levi族(利末人聖經中的種族)被信徒們稱作是安慰之子,在塞普勒斯出生的的barnabas (巴納巴斯,聖經中使徒保羅第一次出外傳教士的同伴)也是賣掉了自己的土地,把自己的的所有財產獻給了其他的信徒」(信徒4章、36-37節)在那個時代信徒們為了主為了其他信徒們的信仰,手中拿著「安慰之子」默默的等候它的到來。宣教師悄悄的活動,即使信徒們的信仰的被鎮壓,他們也不惜犧牲生命來保護他們心中的信仰從這點來看,日本教會到現在為止依然有許多像巴納巴斯一樣的不惜傾其所有來支持他們的信仰的教徒。他們每一位人如同基督教歷史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麥粒,如同葡萄中的那一粒種子,但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向世代的人們展示了他們不屈的意志與信仰。正因為由他們基督教在存在至今。在日本基督教的彩繪玻璃中,作為其中的代表現在雲仙殉教的6名教徒的樣子也刻畫在其中。
【佇立的聖母瑪麗亞像和日本的教堂】
「請看。這是你的母親。」(約翰19,27)在基督教堂的十字架上飽受苦難的聖母瑪利亞伸出手溫暖著我們每一個人。從那以後,教堂里就有了默默支持著我們的聖母瑪利亞的雕像(Stabat Mater∶佇立著的聖母,悲傷的聖母)。在長達250年的日本的教堂雖然沒有司祭的存在,但是在十字架旁邊總會有聖母瑪利亞的存在。在每一個有基督教的地方教徒們在唱完懺悔歌以後都會在這裡沉思一會。1854年信仰宣言出台,1858年在盧爾德聖母瑪利亞的雕像出現,在巴黎聖母瑪利亞誕生的地方,巴黎的傳教士們推開了日本教堂的大門。那時的信條(信條∶即文書日後成為證據的文書的意思)是『聖母瑪利亞在哪裡』。日本的教會的神父和杉本先生作為代表通過在基督教徒初步宣傳聖母瑪利亞的存在。,從此教堂中有了聖母瑪利亞的身影。在1945年8月9日美國在長崎浦上天主堂上空投下的原子彈。那時豎立在十字架旁邊的瑪利亞像為人們祈願的手被炸毀。可是我們的聖母瑪利亞依然在旁邊靜靜的為我們禱告。教父把長崎所經歷的故事傳達給了教皇,因此「羅馬第7代教皇來到長崎」並且在1981年2月26日教皇約翰·保羅2世來到浦上天主教堂在聖母瑪利亞面前為全日本的教會祈願。
每周,星期日上午自11點舉行彌撒(羅馬天主教歌頌上帝,祈求上帝寬恕和賜福的儀式紀念耶穌,舉行儀式,拜領聖餐)。
如果您感興趣的話請一起來吧。
每天,上午9點~下午5點能請看到彩繪的玻璃。